2012年第05期(总第240期)
浙东经济合作区物流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浙东经济合作区是由地域相连的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四市,遵循平等互利原则,自愿组合的跨地区、开放型的区域经济联合组织,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地区,区经济活力很强、经济总量很大。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嘉兴加入,直接腹地将拓宽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目前,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工农业产品的大量流通、中外贸易的迅猛增长构建了该地区物流市场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合作区从事物流的企业超过10000家,并且以总数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中央政府对浙东经济合作区的物流业发展寄予厚望,各种支持也不遗余力。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成为重要推手。
随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危机已初现端倪,物流要素出现全面紧缺态势:现有仓储能力已显不足、海铁公运输全面出现运力偏紧、企业融资困难、高端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国际国内行业竞争激烈、油价不断攀升等等,多方位的挤压使不少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下降,仓储企业进行物流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综合物流能力以满足客户需求,促进物流产业融合以形成规模效益,加大物流产业集中度、转变物流产业增长方式,提高全社会物流整体效率非常必要。
简单而言,物流资源整合是指将所有物流资源视为一个大系统,将原本分散的、小规模的、互不联系的物流资源进行有效分工、配合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以形成一体化的物流集团或联盟,进行更大范围内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的合理调度与优化配置,达到获取规模优势、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实现最大经济价值之目的。这种淡化行政疆域、重视经济内在的合作与联系、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效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的战略,是一个前瞻的思路。
借鉴经济增长极理论并结合当前形势可知,浙东经济合作区物流资源整合的重点和关键不是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而是选择和建设好重点物流经济带,通过合理布局使物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在空间上实现最佳结合,最终建立区域物流的层次化系统结构和差异化发展格局。具体发展思路可为:在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资源较好的、具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在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增长极及其发展方向和功能,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最终促进浙东经济合作区的区域物流的共同发展。
1.政策资源整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