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1期(总第232期)
让每个公民都能共享文化阳光——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战略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大任务之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深入总结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经验,近期文化部和光明日报组织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调研,形成了此报告。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文化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七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进展
⒈文化自觉意识明显提高,努力发展文化民生
十七大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承担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责任,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维护文化民生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许多省市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文化事业第一位的工作,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规划,提出了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路径,让“软实力”有了硬措施。河北省邯郸市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全市的“幸福工程”,纳入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五个方面实事,加大推进力度,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霸州市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明确提出“抓文化就是抓民生”,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全市上下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推进。
⒉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元投入机制正在形成
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23.06亿元,与2005年的133.82亿元相比,增幅达141.4%。“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事业费累计超过1200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