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2期(总第209期)-鄂州市图书馆

2010年第22期(总第209期)

发布时间:2010-12-17 00:00:00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选择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概述

  近年来,面对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调控监管不力、决策质量不高、管理成本偏高、执行力不强、协调困难等严重问题,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先后在不同层面和范围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一)随州模式—合并同类项
湖北随州市是全国最早尝试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0年出台的《随州市直党政群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中就提出不搞上下对口、不搞横向看齐、职能基本相近的单位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设置、职能衔接较紧的单位采取挂牌设置、职能交叉的单位能不单设的尽可能不单设。例如:统战部下面加挂民族宗教局、台办牌子;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市党史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四块牌子、一套班子;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为“文体局”;其它诸如机关工委设在组织部,市残联、移民局设在民政局,红十字会设在卫生局,政研室设在市委办等等。
新成立的随州市设置了55个市级机构,比其它地级市少设11个机构(党委2个、政府3个、群团4个、直属事业单位2个)。不仅机构“瘦身”,人员也“减肥”。随州市本级只有行政编制860名,与其它地(市、州)相比,几乎少了近1/3,并且还留下20的编制空缺,用来逐年招考公务员和接收军转干部,整个市的编制总量从改革前的5569名减少到5134名,精简率达8。随州不仅在党政机关设置上大动干戈,同时还严格事业单位的规模,有的事业单位最多加挂了7块牌子。例如,市农业局下设的农技推广中心,同时加挂市农药监督管理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市植物检疫站、市植物保护站、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市种子管理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牌子。在我国,同级市一般有300多个事业单位,而随州只有120个(刘文俭,2009)。
(二) 深圳模式— “行政三分”改革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市,早就在大部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按照2004年下发的《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意见》,深圳市的政府机构已有三分之二是大行业、大系统管理机构,较好地解决了机构臃肿、部门分割、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一是逐步撤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建立综合经济管理机构即贸易工业局。二是在交通、文化、城管、农业等领域实行大部门体制,部门整合后效果明显。三是率先启动了“行政三分”改革。按照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职能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若干决策局、执行局,单独设立监察局,初步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权力运行模式。政府既能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又能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例如,罗湖区从道路清扫签约外包试点,逐步扩大到政府物业管理、医院后勤服务、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基建审计、公共工程等方面,面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明显。而且,通过积极稳妥地发展社区和民间组织,逐步把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管理职能下放给社区和民间组织承担;特别是在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层面,政府不便或没有足够精力和财力做的,由贴近市民、自发组织的社区和民间组织承担,效率更高,培养和提高了社会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