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0期(总第207期)-鄂州市图书馆

2010年第20期(总第207期)

发布时间:2010-12-17 00:00:00

          浙江在产业集群化中推进转型升级

  
加强战略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开展试点示范、构建服务平台、强化智力支撑……近年来,浙江把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难得的机遇和动力,积极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战略,推动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目前,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推进有序有效,不仅有力推进了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而且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2009年经济增速开始回升,达8.9%。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13左右,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以“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为特点的块状经济,成为支撑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然而,块状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要素支撑不力、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浙江块状经济固有弊端集中暴露,迫使浙江经济发展一时陷入减速低迷期。
  浙江省委、省政府较早就意识到: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早在1997年,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就确定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指导方针。2002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又进一步提出“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浙江省委就着手研究和酝酿经济转型升级问题。2007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洪祝明确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并强调指出,加快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增长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作为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2008年7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并部署了加强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完善技术改造支持政策等转型升级方面的重点工作。同年9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强调全面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变我省工业主要处在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状况。2009年5月,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指出,要完善块状经济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为保障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浙江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各成员单位协作,负责做好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组织指导工作。各地高度重视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普遍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扶持的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协调机制。
  杭州装备制造、缙云机床、乐清工业电气、长兴蓄电池、宁波服装等19个产业集群均成立了领导小组,特别是跨行业、跨区域的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探索建立了以永康市政府牵头、武义和缙云两地政府参与的三地联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扶持作用
  为更好地适应和把握当今时代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潮流,浙江坚持战略谋划在先、政策扶持为重,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布局,优化了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增强了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科学有效性和实际工作力度。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在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首先要制定颁布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实施方案,并把规划实施方案作为贯彻执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各项具体任务的行动指南。
  2009年6月,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龙头企业培育、空间平台优化、重大项目带动、创新平台推动、政策要素支撑等“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重点以及以示范区试点、智力支撑、财政金融支持为主要抓手的政策措施。其中在全省选择了不同区域和行业的21个块状经济作为省级示范区试点。
  各示范区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及对方案编制的工作要求,均成立了方案编制领导小组或执行团队,做好编制专家聘任和实地调研的落实工作。截至目前,首批21个示范区试点已全部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13个通过了省里组织或委托的论证评审。各地都把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专家及高层次行业专家的作用,使编制过程成为探索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的过程、统一各方面思想的过程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
  规划导向,政策驱动。各地纷纷出台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杭州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型重化工业发展;金华市去年市本级安排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优扶强及技改贴息资金2000万元以上;舟山市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用于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出口船舶“先退税后核销”试点,共计先退税20亿元;黄岩每年统筹安排1500万元以上模具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黄岩模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乐清计划在政府财政工业发展基金中划拨1亿元作为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对工业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关键共性攻坚、公共平台建设、区域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支持。
  此外,省科技厅还对全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专家组提供了工作经费支持,对示范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认定、科创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组织上报的51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了支持,共补助资金1.385亿元,同时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倾斜,2009年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中,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安排58个项目,1.65亿元贴息资金。
  据悉,省政府即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六六工程”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聚集政策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
(未完,转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