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3期(总第200期)-鄂州市图书馆

2010年第13期(总第200期)

发布时间:2010-12-17 00:00:00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探讨 

1 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中小企业作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湖北省有中小企业24万多户,占全省企业总户数的99;就业人数1490万人。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任重道远。
  1.1 经济发展的“半壁河山”
  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处于较快增长水平。
  1.2 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在湖北省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为促进湖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营造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促进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1.3 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就业方式灵活,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就业人数1490万人,全省新增就业岗位的80由中小企业提供。
  1.4 为全省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0998家,比上年净增1970家;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29.7,上缴税金210亿元,同比增长31.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增销售收入的60来自中小型工业企业。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对全省工业贡献率达到50,县域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亮点。
  2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创业条件难
  在我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出资额50万元,而德国只要25万元,德国人均收入却相当中国人均收入的50倍。所以,中国老百姓一般办不起企业。二是准入时间长。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一个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则多达20个左右。三是生存周期短。现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生命力比较脆弱,据调查,小企业生存周期一般只有3-5年。
  2.1.2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部门职能交叉、办事手续复杂问题依然存在;乱收、乱罚现象依然严重,仍需加大治理力度;中小企业所在的县域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建设相对落后,工业用地极度紧缺,难以适应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轻视甚至歧视民营业主的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
  2.1.3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政府的拨款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自筹经费,又大大提高了总成本,而且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信任程度低,自筹经费也困难重重。从内在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自身质素不高,很难获得贷方信任。从外在原因分析,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本身运作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还需要各方面进一步共同努力。
  2.1.4 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创业辅导、信用评价、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系统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管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国家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便从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的拟定、结构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上,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在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主要体现在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领域不广。
  2.1.5 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健全的立法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以美国为例,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为贯彻落实我国200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湖北省颁布了《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这对促进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湖北省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使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各方面的支持。
  2.2 从中小企业自身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2.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足
  湖北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从整体上讲,中小企业存在着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品牌意识淡薄;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技术创新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大部分中小企业起步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文化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致使工厂规模小,企业组织离散度大,产品开发能力弱,企业技术进步迟缓,发展方式粗放。
  2.2.2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湖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吸引科技开发人才方面处于明显劣势,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人才战略,忽视了对高层人才储备、培养和选择。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上对中小企业还有“择业歧视”心理作怪,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小企业在生活福利待遇方面比不上大企业。因而中小企业对科技开发人才的吸引力很低,这些导致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管理落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2.3 社会责任感有待增强
  部分中小企业环境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一些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伪劣商品较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发展湖北省中小企业的主要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相对大企业来讲,中小企业在市场、融资、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
  3.1 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要在充分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部分就业型、出口创汇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社会服务型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梯形分工协作关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把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态势。
  3.2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扶。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加强调查研究,贯彻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健全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多办实事;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努力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3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针对目前湖北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现实,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同时,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向中小企业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市场行情、产品标准、技术开发等各方面的信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3.4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措施,鼓励湖北省中小企业与国外、省外投资者合资合作。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三是积极探索扩大民间融资,增加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扩大民间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中小企业。四是加快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成立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进行调查,并按照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然后信息汇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数据库,为银行贷款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
  3.5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明晰企业产权。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革其管理,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其次,实现产权多元化。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再次,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股权激励,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抓住国家和省里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契机,推进结构调整。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推广运用网络技术,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促进中小企业高起点、高效率发展。另外,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创办技术中心,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院企联合,争创自主品牌,增强创新能力。
  3.6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带动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