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共图书馆与社区乡镇图书馆的关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和社区乡镇图书馆之间互动关系,即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为社区乡镇图书馆服务,为之服务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业务空间,以及服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社区乡镇图书馆 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公共图书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正以其丰富的馆藏、日益优质的服务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然而,由于受时间、地域、认知程度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和限制。列宁曾指出“要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要,达到每走10至15分钟就有一座图书馆”,社区乡镇图书馆弥补了公共图书馆的这一不足。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社区”一词的解释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有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图书馆也就是建立在社区里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是图书馆根据社区的性质、特点和社区读者的最大需求,通过对文献信息的选择、组织和传递来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开办的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
一、公共图书馆对社区乡镇图书馆服务是自身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以69.11%的比例占全国12亿人口的绝大多数,特别是现在的农村,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迫切需要各方面的科技兴农的致富信息;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使农民的劳动负担得以减轻,农民的闲暇时间增多,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乡镇广大居民迫切需要科技文化的扶持,如何提高广大乡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而我国社区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文献量少、信息不灵,面对这一切,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扶持帮助社区乡镇图书馆走出困境,服务农村居民。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担负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