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鄂州市图书馆

浅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

发布时间:2000-01-01 00:00:00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一般指地、市、县一级的图书馆,这类图书馆分布在全国二千多个地、市、县,总藏书多达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七点二万多册。如何搞好这类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提高藏书质量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是目前图书馆界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藏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要搞好其它的各项服务工作,说是一句空话。因此,一个图书馆要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更重要的是提高藏书质量。只有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才能满足读者对藏书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所谓藏书的质量是有相对性的,它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来决定。某种内容的图书,对于某类馆是好的,质量高的,是因为它所担负的任务正需要此类型的图书。因此入藏图书必须严格把关,这种把关关系到图书馆的活力和生存。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藏书建设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在提高数量的同时,又提高藏书质量呢?我认为必须根据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模和藏书的基础特点,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加强现有的整理工作,把好新书入藏质量关,搞好藏书的组织和管理,建立自己的藏书体系,才能满足本地区读者的需要。

一、整理现有藏书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基础和状况,虽有所好转,但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混乱现象,与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大多藏书数量也不多,平均藏书七、八万册左右,对这些图书可作如下整理。

1、统一分类编目:图书馆的藏书目录是打开书库大门的钥匙和读者的指南,要准确揭示馆藏,方便读者找到所需要的书刊资料,必须整理现有的目录,健全目录体系,鉴于图书馆学的发展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使用过多种版本的图书分类法,而这些分类法在编制体例上大都不同。如:《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试行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等等。这些图书分类法,在分类的体例、分类的标号、类目等多方面都不相同,造成图书的分类号极其混乱,同一类型的书不能归入同一类,各学科分类号相互交叉,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使藏书体系完整,类目清楚,方便读者按类找书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地为读者推荐图书,必须采用统一的编目,统一的图书分类法。目前国家制定了先进的文献著录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它是根据《国家标准书目著录》(ISBD)制定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我国比较成熟的图书分类法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图书资料分类法》。这样,就为各类图书馆在编目分类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然而,重新统一编目、分类,任务重大,工作复杂,必须加强编目力量,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先编新书,后编旧书,使之又快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