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省区域经济特点看特色馆特色的确立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992年5月,湖北省文化厅正式提出了在全省设立特色图书馆,并在1994年先后建立了黄石、汉川、钟祥等5个特色图书馆。几年来,从上述几个特色馆的动作情况看,特色馆建立的时间虽短,但成效还是显著的。不仅特色文献增长速度较快,特色活动开展得较好,而且还编制出版了特色文献书目索引。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为我省今后待建的各不同的特色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如此,还为今后全国在高校系统的百所学校图书馆联网、科学院(所)系统中待建的百所联网的网络中为公共图书馆界以特色馆入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馆的建立,在我省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起步时间虽然很早,但特色馆太少,尤其是像首都馆那样有坚实的基础,显著的服务效果,更是屈指可数,一些已具特色的馆都是在历经了十几几十年的积累后才有今天的成效的,虽有一定影响,但能直接为经济服务的不多,为在全国建立一批能直接为市区服务馆,有必要对地文与特文矛盾,现其特色形与可改变型矛盾,共同点与非共同点的矛盾。因而存在着文献源、场地、设备等某些不足,但笔者以为,最首要的一点,就是特色馆特色的确立,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确认。或者说,应依据什么因素来确立特色馆的特色?从而基本达到某一特色馆在某一地或全省区域内有着“舍我其谁”的地位。因此,在我省特色图书馆的初创阶段,研究如何确立一批将设立的特色馆和发展众多的特色馆点,应是具有极为紧迫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在此,本文不揣浅陋,提出一点粗浅看法,旨在能寻求一个根本的、科学的特色馆特色的确立依据,从而使众多待建的特色馆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一、我省的区域经济特征
为方便叙述,有必要首先对我省省情和经济专家对我省区域经济的划分、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作一简述。
湖北地处中国大陆腹心地带,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56%、24%和20%。著名的江汉平原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历来是我国的主要的粮棉油料产地之一。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和鄂西北、西南的多山之地,盛产茶叶、楠竹和珍贵药材等。禽蛋、蚕茧、烟麻、木耳等经济作物和土特产量都在全国前10名之例。境内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矿石、金红石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大冶的铁矿铜矿、荆宜的磷矿,武昌和应城等地的石膏矿尤以品质优良而著称。冶金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均是湖北的工业强项。纺织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几十年来的重点建设,湖北不仅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已成为全国的重要老工业基地之一。湖北,即是农业大省,又是工业大省,还是科技大省。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湖北带来了特殊的效应。
见下表
省粮、棉、水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