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亟待解决“硬软论”的反差
图书馆也同样存在着抓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已成为图书馆人的共识。但就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其“硬软论”同全社会刚好相反,即抓物质文明建设的一手软,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硬。而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又没有成为所有图书馆人的共识,即便是认识了,也并没有引起外界特别是政府和财政等部门的重视与反思。其反差的形成,根本原因是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所一直推行的极左路线造成的,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和人们长期司空见惯的认识造成的,因此,其反差在推行市场经济的今天也就愈来愈大。笔者以为,图书馆如不当机立断地强化物质文明建设,不大力加强办馆条件包括扩大馆舍、增添自动化设备,藏书补充和通过提高待遇以稳定其专业队伍,那么,随着全社会高度物质文明的实现,而图书馆便会因物质文明程度的低下,愈来愈不能满足社会愈来愈大的需求,势必由步步衰退走向消亡,最终也会使全社会的高度物质文明遭到毁灭。由此可见,图书馆的两个文明建设就象两根铁轨,一短一长会导致翻车,长度相等硬度一致才会使列车稳固并畅通无阻。因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一、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党对解放几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极左路线的沉痛矫正,也是我国饱经磨难的人民梦寐般的渴求。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经济才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以惊人的增长速度震撼世界,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绝不是说,有了物质文明就可以不要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既是物质文明的保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整个文明程度的标志。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对长期推行的“政治挂帅”极度厌恶,把精神文明与之混为一谈,因而一提起“精神”二字便谈虎色变,以致使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造成了失衡。
令人欣喜的是,图书馆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普遍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图书馆重视精神文明,其根本原因,一是它的性质属于社会公益型福利事业,其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它必须建设好精神文明;二是图书馆作为人类科学知识载体,作为文献、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中心,其任务是为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决定了它必须把自己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建成给全社会提供示范作用的文明单位;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建设巨大的物质文明工程必然要配套建设巨大的精神文明工程,这就给图书馆的“工程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弄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准确函义,把“三抓,三创,一开展”作为它的实施内容,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奋斗目标,才不会把“政治挂帅”同它鱼目混珠,都会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图书馆取得今天这样可喜的成果。
抓职业道德建设,创优质服务,抓社会公德建设,创优良秩序;抓馆容馆貌建设,创优美环境;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馆风,这既是几年来我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内容,也是其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为了切实抓好这四个方面,我们确立了“领导与群众紧密结合,经常抓与突击抓紧密结合,上班抓与业余抓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制订了“以领导班子的战斗作用,带动党员的骨干作用,全馆干部、职工的群体作用,和门前三包员的专门作用”的战略措施,并采取每星期一一次学习,和每星期六一次大扫除;每十天一次检查,每月一次小结整改的“四个一”的办法,以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化的开展。
抓职业道德建设,创优质服务,是关系到图书馆的形象与社会效益,以及争创文明单位成败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必须忠实贯彻“读者第一,服务到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真正把读者当作上帝。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内外办证,预约借书,资料代查,馆际互借,送书上门,跟踪服务等有效形式,分别为高、中、低级知识分子,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优质服务,使持证读者每年稳定在1万人左右。1993年春节一过,我们就做好图书馆员工作,将开馆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延长到10小时,保证每周开馆时间达到60小时以上。有位读者曾向市长写了一封信,既高度赞扬我们的服务精神,又表达了怕图书馆是应付上级检查之意,该信转来后,我们就在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