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的一些时政歌谣-鄂州市图书馆

值得回味的一些时政歌谣

发布时间:2007-12-12 00:00:00




  时政歌谣是民间歌谣的另外一种类型。它是人民群众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社会现象而编创的一种歌谣。民间称之为顺口溜、打油诗,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短小易传的特点。

  应该说这种顺口溜,现今的老人们只要稍加回忆,便可以随便的溜上个三五句、七八句。

  记得在那大跃进、大办农业的年代,鄂城农村流传着这一些歌谣:广播喇叭吹上天,基层干部搞试验,谷子吃了膨胀粉,一亩能产七八千。、试验牌子长了脚,哪里好往哪里掇(搬的意思)。显然这是广大农民群众,对当年那种虚假浮夸风进行无情的揭露,同时又给予善意的批评;一个鲤鱼十二个泡,一个鸡蛋八个黄,报产一定要实打实,何必打肿脸来充胖?。又如针对当时工分不公妇女同工不同酬的一些歌谣:男子是个爹,坐着有那些,女子是个苕,都含着饭跑。、社员争工分,干部套工分,狠人要工分,耍赖的送工分。等,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农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犹如抓阶级斗争、批资本主义,生活中到处是刀光剑影!你争我斗,许多歌谣更是锋芒直指:今天批,明天斗,斗来斗去窝里斗!、好汉只打九九,斗了十年还不够!斗得人心散,斗得国家乱,斗得台湾唯愿,斗得老外好看。人民群众是何等的需要团结安定,结果是事与愿违。极左思潮愈演愈烈。如农村有这样一首歌谣--割尾巴割尾巴,又砍树又扯花,卖点菜要检讨,轧点面要训话,把人箍得死死的,老龙(农)只好啃泥巴。当时的农业禁锢政策,使广大农民的生活难以提高,致使农民溜了不少牢骚话。如翻身几十年,日子越过越甜,谁知碰上大革命,到口的糖果苦又咸。、城乡差别大,贫困没得法,好比蚂蝗咬了鹭鸶的脚,摆也摆不脱······当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时候,人民群众同仇敌忾,旗帜鲜明地利用歌谣口诛笔伐--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跨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种巧妙运用隐语、暗谕的手法,几乎给四人帮指了名道了姓,给人以联想、提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群众打心眼里溜出一首首歌颂英明,欢呼胜利的打油诗--全会好全会好,雨过天晴太阳照,山河更壮丽,红旗哗啦啦的飘、高兴高兴,拨乱反正,开心开心,洗刷了冤情。就连茶楼酒店里传出的豪言壮语,也令人兴奋、鼓舞--胜利酒,朋友餐,难得十年一相会,心情好信心足,再喝几杯也不醉。、龙井茶,碧螺春,越喝越润心。改革开放金光道,越走越光明。、不用催不用劝,三杯下肚是好汉,四化建设好好干。尤其是承包制的实行,给广大农民指出了致富路,他们高歌--冬去春来天地宽,承包给人松了绑,一剂妙药对了症,抽了懒人的筋,转了穷人的运,勤快人添了劲,黄土能变金······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人民水平提高,颂歌唱不尽,捷报频频传时政歌谣一如既往地发挥先锋作用,反映诸多社会现象的顺口溜大量涌现。其中听的最多,印象又深的要数关于干部题材的打油诗,如党中央信得过,有些干部要打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什么?因为红变黄,黄变白,老八路褪了色。、三十年轻有为,四十胡作非为,五十懒馋沾贪变,石榴裙下又加罪。、公款吃喝,公款赌博,公款旅游,携款叛国。类似这样一些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人民群众正怎不深恶同绝!尽管这些打油诗似乎词语偏激,或者有些以偏带全,可现实生活中的干部问题,的却是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有些中下层干部,九点种上班,中午打鼾,下午加餐,晚上麻将翻番,深更半夜小蜜作伴。、不论官多大,都买桑塔拉,不管哪一级,都要坐奥迪。有一个乡镇炊事员深有感触地溜道:一根烟几两油,一餐饭一头牛,指手画脚说了算,屁股冒烟(小轿车)几幢楼。像这样一些不重工作只搞特殊化的干部,人民群众焉有不指脊梁骨之理!打油诗是直接的尖锐的,也有些是诙谐幽默地进行讥讽。如糍粑手,见东西粘,粘金金走样,站银银跑光,粘得砧板去层皮,吓得抹布着了慌,粘得六亲都不认,粘得老婆泡了汤。谷怕午时风,人怕枕头风吹软了耳根,吹歪了脚跟,吹走了正气,迷迷糊糊是非不分。有的歌谣谐音运用可谓精彩之至,--干部久精考验(酒精烤烟),经常下去开会(开胃),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干部的吃喝风还可以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权钱交易、官阶买卖、道德败坏等。所以人民群众把吃吃喝喝、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比作是二十响,炸药包,软骨散,夺魂丹,因而导致许多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落马入狱,成了人民的罪人。许多其它重大社会问题的歌谣,人民群众是不吐不快,毫无矫饰晦涩之处。如只要光临一尊神(领导干部)十八罗汉陪观音,连吃带拿大礼包,人人都有份,你也提他也拎,皆大欢喜多高兴,外国有个加拿大,咱这有个大家拿,你说差劲不差劲!、又如黑心棉,豆腐渣,假冒伪劣真可怕,黎民百姓举双手,打假打假狠狠的打!、走私成了风,罪犯成富翁,邪风刮下去,四化要落空……这些严重的社会现象,着实令人震撼,令人揪心!

  总之,时政歌谣的兴起,流传,说明人民群众潜在的自省、反思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利用这种形式给当权者,执政者提个醒、敲敲警钟。

                                (2003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