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4期(总第028期)
鱼池中生石灰的作用
虽然我们都知道生石灰在水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生石灰以及生石灰在池塘水体中到底有哪些奇妙的作用。
一、生石灰的使用
生石灰在水产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是清塘。抽干池水后在池底每隔适当距离挖一小坑,待水渗满后,加入生石灰充分搅拌,再趁热将其遍洒到池塘最高水位线以下所有地方,洒后用多齿钯反复耙划,将其与淤泥充分拌匀,每亩用生石灰60-75kg(带水清塘,每亩1米水深用量为125-150kg)。、
二是调节水质。当池水硬度偏低或大量施用有机肥的池塘,每次每亩1m水深施生石灰10-15kg,虾蟹池每隔一个月左右使用一次。
三是消毒。在日常池塘水质消毒,鱼、蟹等有轻微疫症时,特别是治疗白鲢暴发病用药后,用生石灰巩固疗效,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用量方法同上一条,生产实践中,一般后两条合而用之。
二、生石灰的作用
生石灰在上述使用方法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清塘里,它的直接作用就是用其强碱性杀灭池中的细菌、病毒及各种有害水生物;调节水质时,它的直接作用是鱼、蟹、虾及其它水生生物补充钙质并调节Ph值。
生石灰的直接作用比较简单,但其更重要更的是其间接作用。一是池中施用生石灰后,丰富的钙盐(主要是碳酸盐)在池水中建立了一个有力的缓冲系统,使池水保持着稳定的弱碱反应,并有着较高的二氧化碳贮藏量;丰富的钙离子,将有力地消除或减弱钾、钠、锌、锰、铁、铝和镁等金属离子过多时的毒性,并与池底腐殖酸结合成不溶的腐殖酸钙,从而消除水中腐殖质过多的副作用。所有这些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种细菌(包括能增加水中可利用氮的固氮菌和将有毒的氨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的硝化菌)的有益活动,以及各种饲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钙离子能从池塘和各种胶体系统中取代出被吸附的大量营养盐类(磷酸、钾、镁等),使之重新消解为植物所利用(这就是生石灰调节水质后池水从清转向更肥的原因);同时还能凝结底泥中的有机胶体,使底泥呈疏松通气状态,从而增进了底泥中各种好气性**细菌的洗劝,加快了底呢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池塘中的物质代谢,提高了各种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因而最终提高了池塘天然饵料的产量。
水产养殖的新技术二则
(一)蚯蚓的作用
①促进繁殖性能。用新鲜活蚯蚓每天喂5-8条,30天后龟生殖器官发育,交配次数和产卵量都增加,并能延长产蛋期2-3周。
②增加皮肉色彩。用活蚯蚓与鱼类同池或同水养殖,任鱼类随意捕食,可治愈金鱼,鲤鱼、鲑、龟鳖缺乏营养引起的色素缺乏症。体表色彩,肉色,卵壳,卵黄色进一步加深,提高商品质量。
(二)鸡粪喂鱼可以不用发酵。
鸡粪发酵后粪中的精饲料以及没被鸡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腐烂,造成营养流失。因此,鸡粪喂鱼可以不用发酵。用鸡粪喂鱼可将鸡粪晒干后直接投喂,也可将干鸡粪浸泡1-2小时后投喂,这种方法可使饲料软化,鱼食后容易消化。
注意防治草鱼出血病
本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在27℃以上最易流行,25℃以下,逐渐消失。该病主要侵害2.5---15cm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病鱼和带毒鱼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7-10天。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达50%左右。
病状 根据病鱼表现和剖检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肠炎型 此型的特征为肠道严重充血。在部分肠道或全肠道为鲜红色,肠壁韧性,肠内无食物,气泡和黏液很少。各种规格的草鱼均存在。
红肌肉型 肌肉明显充血,严重的病鱼全身肌肉为红色,鳃瓣失血严重呈白色。但外表仅有轻微出血。7-10cm的草鱼多见。
红鳍红鳃盖型 在病鱼的鳍基、鳃盖、口腔、头顶及眼眶等处明显充血,有的鳞片下充血,而肌肉充血较少或局部有点状充血。在体长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除上述三种类型,在临**常见鱼体色发黑,脱离鱼群,反应不敏感,食欲减少或拒食,为共同的症状。
治疗:
(1)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遍洒后,再用大黄粉,每100公斤鱼体重用0.5-1.0公斤计算,拌料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日1次连用3-5天。(2)也可用中药治疗,取50%大黄、30%黄柏、20%黄芩,粉碎混合后成三黄粉剂。应用时,取三黄粉剂250克,麸皮4.5公斤,菜饼1.5公斤,食盐250克,制成药饵,喂饲50公斤鱼,连用7日。
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供给优质全价饲料。定期在鱼池中泼洒生石灰,在食场周围定期用漂白粉消毒。鱼池定期注入清水,尤其高温季节要将池水注满,并要保持水温恒定和水质优良,可预防本病发生。(2)免疫预防,6cm以下的鱼种,10-2浓度疫苗0.2ml,腹腔注射;8cm以上的鱼种,0.3-0.5mL。20cm以上的鱼每尾注射疫苗1mL。也可用浸浴法免疫,用0.5%疫苗液,加莨菪碱使最终浓度为10mg/kg,用尼龙袋充氧浸浴3小时。(3)在养殖期内,每15天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0.3mg/kg或漂白粉精0.1-0.2mg/kg.。(4)在池塘放水前要清除池底淤泥,并用生石灰进行全面消毒。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不要从外场引进鱼种,必须引进时,一定坚持隔离检疫后确定无病,方可放入大的鱼塘。
摘自:《渔业致富指南》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