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07期(总第098期)-鄂州市图书馆

2006年第07期(总第098期)

发布时间:2006-04-01 00:00:00

                发挥湖北优势  发展食品产业

                          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        陈训秋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具有丰富的食品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食品产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是湖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一、发展潜力巨大。现代食品产业是以食品工业为主体,在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与转换中形成的产业化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食品产业正在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食品产业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联,产业领域宽、产业链条长,全球年销售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产业。美国的食品年销售额在2000年就已高达8000亿美元。我国2004年食品工业产值达16000亿元人民币,在工业各行业中居首位。从1980年到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速为13%,比GDP增速多3—4个百分点,近两年食品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其中2004年同比增长30%,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4年,湖北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总额超过1000亿元,总量大大超过其他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果腹充饥,还要求它方便、营养、保健、安全、多样。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比1983年减少了45%,农村居民减少14%;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分别增加46%、69%;人均水产品消费分别增加65%、93%。鸡蛋、奶制品、水果的人均消费量也都大幅上升,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绿色无公害食品发展很快,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因此,发展食品产业,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食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不仅可大量转化农副产品,还可带动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系,可有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有机互动,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食品产业还是一个高就业产业。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在食品产业链上就业的人数将扩大到1亿人。总之,食品产业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
  二、比较优势明显。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恩格尔系数降到40%左右时,食品产业会出现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7.1%,农村为45.6%,正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这一高速发展期一般可持续20—30年。目前全球食品消费总量仍呈稳定增长趋势,食品产业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湖北具有发展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首先是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幅度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直接补助。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北发展食品工业正逢其时。其次是拥有较雄厚的食品资源基础和一定的食品工业基础。湖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食品资源非常丰富,多年来湖北的粮、油、水产、生猪、水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水稻产量居全国第5位,淡水产品、油菜籽总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并且已建成一批高标准、集中连片、有特色的水稻、蔬菜、魔芋、水产品等食品板块基地或产业带,建成畜禽小区300多个。近几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保持10%以上的增速,行业固定资产原值217亿元,产销规模居中部六省第2位,初步形成了以粮油加工、食品制造、饮料(酿酒)、烟草、盐业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体系,培植了金龙泉啤酒、红金龙香烟、大桥牌鸡精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加工企业和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园等产业集群。第三,面临难得的产业转移机遇。伴随食品工业逐步向资源富集地集中、向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转移,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比较优势将日益凸显。第四,有较强的科技实力支撑。湖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人才多,综合科研能力较强,可集中力量开发食品生产技术,提升食品工业的整体水平。第五,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湖北位于中部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市场广阔,运输半径较短,运输成本较低。
  三、理顺思路,做大做强食品产业。要树立大食品观念,统筹食品产业发展。要把握好保障粮食安全与发展其他食品生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类食品的替代关系,充分利用存量和闲置资源,发展非粮食品生产,进一步提高非粮食品的消费比重;要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到发展大食品产业中去谋划,通过发展食品工业,提高粮食深加工能力,加大粮食转化力度,提高粮食的附加值,使粮食生产走上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要适应国内外食品消费的新潮流,把食品品质和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食品产量向质和量并重转变,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的生产加工,提高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比重;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把食品的生产、加工、运销等都纳入产业化范畴,作为完整的产业链一体规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要大力调整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农业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注重比较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各类食品农业生产。从湖北情况看,粮、油、猪、鱼、菜、烟、果、茶等八大产业,具有发展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应作为全省食品产业的主导产业。山区、湖(库)区、平原和丘陵地区都应具体分析并找准本地的特色优势,确立3—5个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县、专业乡,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格局。要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建成一批高标准的食品农业基地。坚持科技兴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湖北食品工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必须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己品牌的食品龙头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以就地加工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全面提升食品工业的整体水平。要遵循“发挥比较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优质高效”的原则,合理安排食品产业的专业化、区域化布局,加强食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食品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聚集效益,避免重复生产、乱上项目。
  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谁拥有精品名牌,谁就能抢占市场。加快我省食品产业发展,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要坚持发掘传统品牌资源和培育新品牌相结合,引进知名品牌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质量档次和加强品牌宣传相结合,努力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工业,千方百计吸引知名食品品牌企业落户湖北,大力支持企业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安全的新兴食品,打造自己的食品品牌,提高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四、强化措施,提供保障。要尽快制订食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为食品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合理配置食品产业资源,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和资金。
  要制订实施优惠政策。设立食品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扶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及其他高质量食品开发。对食品生产基地和骨干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对发展前景看好的食品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支持食品工业企业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筛选、论证和宣传,吸引境外、省外食品大企业大公司来湖北投资兴业,同时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向外投资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的交流合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食品工业园,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吸引外地客商。
  要理顺管理体制。首先是理顺领导体制,探索按产业链分工的领导机制,大力整合管理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其次是整顿执法秩序,提倡集中联合执法。其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明确职责,为加快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湖北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今年突出一个重点: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要求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