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4期(总第071期)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着重把握好的原则
一是突出先进性的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抓住新的历史条件下省直机关党员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先进性教育始终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二是实行开放性的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开门教育、开放教育,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相结合;把下级评议上级、群众评议党员、基层评议机关、党内外干部群众互动教育相结合。
三是坚持实践性的原则。先进性教育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引导广大党员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既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又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边学边查边改,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做起,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是注重创新性的做法。先进性教育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借鉴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扬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
五是着眼长远性的效果。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既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搞好立说立行,见诸整改,又要预测和防范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有前瞻性的教育防范措施;尤其要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省发展新跨越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外事部门“两个服务”的职能和推进外事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从强化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入手,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员先进性的高度,制定出管长远、重实效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使先进性教育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持续健康发展。
大商场春节“遭遇激情”
“节前火爆,节中趋冷”,商界流传的这句老话在今年省会“失灵”了。相关机构提供的数字显示,对大型企业销售进行抽样8家统计,除夕至初六,春节七天假期销售总额达7377.68万元,同比增长42.99%。
正月初一至初七,正月初一就如同平时的周末,人流不断。再加上商家的促销活动,购物者踊跃,自初二之后销售节节攀升,客流日益增多,以至于许多商家纷纷打乱原计划延时。每天都延时,最长延时闭店一个半小时左右,更有甚者,延长到17时闭店。
春节黄金周期间,各大超市也都显得格外红火。七天销售额攀升。随吃随买、图个新鲜的心理让许多家庭不再年前囤积食品。从除夕到初六,很多开门纳客的饭店也都赚了个盆满钵溢。盈利达到新高。
据有关人士介绍,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在春节期间购物休闲的热情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今年春节的货源充足,比去年同期增加15%。从总的情况看,今年双节市场供应在商品数量、花色品种、质量安全等方面好于往年。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原则及主要任务
遵循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主要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到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在社会发展的诸目标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的发展最终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其他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或手段。其次,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是一切发展的规划者、决策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使自身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人的活动又是发展的动力,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财富,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再次,人是发展的最终检验者。人的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社会能否向前发展,而且也是检验社会发展的标准。
坚持全面发展,就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包括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充实,还包括人与环境的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结果。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先导,三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人类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与之相适应,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物质文明既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又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泉与动力;政治文明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三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的既定方针。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统筹城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