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20期(总第087期)-鄂州市图书馆

2005年第20期(总第087期)

发布时间:2005-11-18 00:00:00

        农业部提出建设节约型农业八大重点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把加快建设节约型农业纳入各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行业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构建发展节约型农业的长效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农业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和农民的节约意识,提高建设节约型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共建节约型农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三是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四是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
  五是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
  六是巩固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
  七是加强乡镇企业节约生产工作。
  八是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
                       (摘自《云南日报》2005年8月10日)


         节约型农业的5大典型案例

  农业部对建设节约型农业作出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与渔船节能等“十大节约型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 综合各地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节水:国家节水办推广河北衡水市农村节水经验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县之一的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国家节水办已向全国推广其经验:1.明晰水权:明确政府拥有本辖区内水资源的调控、分配、管理和监督权;用水户按政府分配的指标拥有用水权;节约和剩余的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与交易、转让;2.建立协会:在水务局授权下,农业用水协会将分配的水量细分到农户并发放水权使用证;3.建立节奖超罚机制:以平均亩次灌水量作为奖罚浮动定额,上、下浮动5%的不予奖罚。
   节肥:农业部推荐4种测土配方施肥模式 
  自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测土配方施肥运行机制,目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广模式:1.“一张卡”模式。农技人员免费为农户采土、化验、配方、发卡,目前在吉林、辽宁、新疆等推广;2.“站厂结合”模式。农业部门土肥站把配方提供给企业,企业按测土配方组织生产配方肥,采用这种模式的有江苏、山东、江西等;3.“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模式。农技部门通过组建测配站,通过基层农化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物化式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的省区有河南、四川、湖北、广西等;4.“开方抓药”模式。一些大中型肥料生产经销企业通过农资连锁店,进行测土配方销售服务,采用这种模式的有安徽辉隆农资集团、黑龙江神龙集团等。 
  节地:浙江绍兴县推出10个节约土地新办法 
  在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浙江绍兴县采取10种创新性办法节约土地:1.向“闲置”要土地;2.向空间要土地;3.向时间要土地;4.向管理要土地;5.向科技要土地;6.向规划要土地;7.向机制要土地;8.向企业要土地;9.向“置换”要土地;10.向域外要土地。 
  节能:山西垣曲县的节能农业搞得好 
  山西垣曲县近年来从“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的理念出发,积极开发农村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主要做法有:1.秸秆处理利用,形成了秸秆—养畜—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既解决了牲畜饲草问题,变放牧为圈舍饲养,又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问题;2.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了养猪—沼气—燃料—沼肥—果菜生态农业循环,农户利用猪粪产生沼气,满足照明和做饭用能,沼液和沼渣又是优质肥料。
  节时:上海推出“四节”型农业模式 
  上海市农委最近完成的《上海农业循环经济专题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建立和完善以节时、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四节”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1.节时型农业:发展间作、套处、复种等多熟制;2.节地型农业:开展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林草间作等多种形式的多层次立体农业;3.节水型农业:通过完善工程配套,改漫灌、串灌为小畦灌溉,调整作物结构,选育耐旱品种,扩大地膜栽培等综合技术;4.节能型农业:重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科学施肥制度。
                           (摘自《浙江农网》)

        十六届五中全会五大亮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重要时期”到“新的历史起点”:“十一五”规划的新方位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的新统领
  从“生活水平”到“以人为本”:“十一五”规划的新视野
  从“安居乐业”到“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的新高度
  从“巩固和加强农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规划的新境界


        发展节约型农业节能型农机不可缺

  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柴油售价创出了历史新高。面对高油价时代的来临,我国农机业又该如何应对呢?记者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及部分企业处得到的信息是近期柴油涨价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农田作业成本的增加上,对农机产品销售至今仍未产生大的冲击。不过在我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农机业的长远发展,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发展节能型农业机械产品已势在必行。
          发展节能型农机已成当务之急
  现代化的农业肯定是一个节约型的农业,同时也是一个用“油”的农业。农业装备主要使用柴油,农机用油约占农业柴油消耗总量的60%~70%。
  农业部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农业柴油消耗总量为2800万~3100万吨/年,占我国柴油消耗总量的30%~40%。其中田间作业用油每年至少消耗1100万吨以上的柴油,若以今年每吨柴油调价550元计算,则全年全国农民仅在田间作业上就要多支出65亿元以上的资金,这还不包括农民为在农业运输中消费的柴油所多支付的费用。 由于目前农业机械所需的柴油市场价格已上涨到4元/升以上,受经济条件所限,一些尚不富裕的农民已不肯轻易使用拖拉机等农机,“耕牛遍地走”的景象也在一些地区再现。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和国内市场柴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必将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产生深刻影响:一是农民养机用机的积极性将会下降,先进的机具及耕作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二是大量农机具闲置,有效资源得不到利用;三是牛马犁重新出现在田间地头,生产力严重倒退;四是缺乏农业机械标准化作业的支持,农产品品质将大幅下降。因此,为应对这种不利局面,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能源补贴不该忘了农民。有关部门在积极呼吁我国尽快通过实施农用油补贴等政策的同时,也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加快发展节能型农机上。
         解决农机节能问题是发展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从农机行业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从利用农机使农业生产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来说,积极开发节能型农机,解决农机高能耗问题都势在必行。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的农机过去大都是小型的,而不少小型机的特点就是效率低、能耗高,同时还存在着排放超标的问题,如在我国农村量大面广的采用单缸柴油机的小型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等产品,在这方面就尤其突出。因此我国发展节能型农机的潜力很大,有很多工作需要农机